淡蘭古道「 石碇段之外按古道」
雙溪口古道入口吊橋 |
一面刻:台北州 另一面刻:河?界 (問號很像「藪」字) |
航跡檔 (.GDB) |
航跡圖 | 官方說法:鄉公所圖書館附設「石碇淡蘭藝文館」展出資料「外按古道」 |
登山日期 |
2006/12/17 |
位 置 |
台北縣石碇鄉 |
標 高 |
約100公尺 |
登山等級 |
扶老攜幼路線 |
交通路線 |
台北→-二高→石碇交流道→雙溪口 |
古道口位置 |
TWD67 314932 2766734 |
步 程 |
單程約40分鐘 |
特 色 |
古道沿溪行,賞魚、賞鳥 |
參加人員 |
佛弟子一家3口、雨傘+媽媽 |
連結網站 |
|
其 他 |
鳥況:中白鷺、小白鷺、翠鳥﹙魚狗﹚、白鶺鴒、灰鶺鴒、夜鷺﹙暗光鳥﹚、綠簑鷺、鉛色水鶇 |
寫給雨傘 |
今天走台北縣石碇鄉自雙溪口至石碇村東街新整建的步道,原是淡蘭古道其中的一小部分,但是到底應該如何稱呼這條古道呢?淡蘭古道?淡蘭古道石碇段?還是淡蘭古道石碇段之外按古道?我在鄉公所圖書館附設的石碇淡蘭藝文館展出的海報資料上看到「外按古道」,所以我這篇旅記以「淡蘭古道石碇段之外按古道」命名 ,簡稱「外按古道」。
新整修的 外按古道是由石碇鄉公所發包,整修成為觀光步道,目前還沒有正式開放﹙至少雙溪口端新建的淡蘭吊橋和停車場廁所還沒開放﹚。整修過的步道是一條很好走的石板和碎石親子步道,可以賞景、賞魚、賞鳥,可惜原來的古道遺跡,例如石板和石碑為了新建平坦 碎石步道,被刻意挖起丟棄在路旁,如此不保留原貌的處理古道遺物方式,我認為非常不妥,大大的失去追懷古道的意義。
這條步道我已經走過好幾趟了,第一次走,就在步道中途發現路旁的雜草中有一個石刻界碑,界碑上的字跡已經模糊,一邊刻「台北州」,另一邊刻「河?﹙有點像「藪」字﹚界」,「台北州」三個字就證明是日據時代的界碑。我每次來這條步道 ,都會看看這個被遺棄在路旁草叢中的石刻界碑,可是我看過tony的人文旅記「淡蘭古道﹙石碇段﹚」旅記,tony兄並沒寫 到這個石刻界碑,因此這次去,特別把他從草叢中清理出來,然後直立靠在路旁的大石邊,讓遊客可以看見。
古道沿溪行,除了關刀石上的木棧道是整段溪流中最好的賞魚點以外,沿路都可賞鳥, 我在這兒看到了好多種鳥,其中俗稱魚狗的翠鳥,羽毛最豔麗,而我每次來都看到它,可惜我的望遠鏡在走聖稜線時摔破了,現在手上的望遠鏡並不好用,因此無法好好賞鳥,等下個月,南部有位山友上來台北,他會陪我去買一支實用的望遠鏡,方便以後帶老媽媽2人6腳出門﹙每人一支登山柺杖﹚賞鳥;至於拍鳥,那可比拍花花草草和風景困難多了。我現在用的中階數位像機還算不錯,若想拍的更好,就必須升級數位單眼相機,我心裏當然會想敗家買一台Canon 400D來玩玩,但是想想最近可能會換車,再加上攝影技術與經驗皆不足,換相機就緩一緩吧。
石碇西街集順廟前約百餘公尺,以前可行船先到深坑再換舢板至此,來往淡蘭間的客旅、商家在此下船,下貨後,至集順廟趕集,而今因河床淤積及陸路交通便利而沒落,現在走在西街上,僅能看見一間頃倒的石頭屋門面和土角牆。
石碇東街有間百年石頭屋,周六、日開放免費參觀,這石頭屋是鑿岩而建,值得一看。